首页 > 似锦华歌 > 第114章 求医

我的书架

第114章 求医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  光听“何家湾”这个名字,没什么特别之处,直到修建起来的天葵寺,使得附近聚集起越来越的人,农庄便有农镇的模样。

  庄子上可没什么驿站,投宿,要么去农家,要么去寺庙——没错,大多数寺庙拥有旅店的功能。

  当她来到天葵寺时,竟然,有种人声鼎沸的意味。

  天葵寺门前有好多人。

  “我先去问问。”陈志诚往前面挤。

  孙大让其他人靠边歇下,先把背篼放在地上。

  她踮起脚望了半天,竖起耳朵听了半天,这才搞懂为啥这么热闹。

  明天有一场“广会斋筵”。

  啥?

  大致内容似乎是“剃度”和“传戒”。

  由于当地民众的语言带了本地特色,不能全听得懂。

  所以说——还是普通话好。

  垫脚望了眼陈志诚,他还没能挤到寺庙前,忽然,不远处响起个妇人的哭声。

  一妇人跪在僧人先前,双手合十,哭泣着道:“求求僧伽,救救,救救我家郎君!”

  “戒师正沐浴更衣,准备明日传戒,怎能因此受了影响。”

  “可……可是……”妇人愣愣然,眼眶绯红,鼻头红肿,似想要再说些什么,又说不出什么。

  另一人跑到妇人身旁。

  “嫂子,快跟我回去吧,请到大夫了!”

  “大夫?哪里来的大夫?”

  “才进庄子!已经给邓大伯请到你屋去了!”

  妇人连忙起身,跟着男子挤出人群。

  又看了眼陈志诚缓慢的进度,她跟着往另一个方向去——去看个热闹。

  据说,民间医生一般分为三个等级。

  拿长安举例。

  长安东西市有个药铺,里面坐堂的大夫,乃甲等民医,病人预约或怎样,自行上门看病。

  那些没有药铺,在自家寓所挂个牌子,告诉大家这里有行医大夫的,就是乙等民医。

  而那种“云游天下”的大夫,哪儿需要往哪儿钻的一类,则是丙等民医。

  男子先前所说的大夫,应该就是第三类。

  她还没见过游医呢。

  跟着一路去了,石头也一起,张五黑慢慢悠悠走在后面。

  庄子里一户人家,院墙外已围了不少人。

  “让让!让让!”

  “何嫂子来了!”

  先是这两声,紧接着,就是一阵嚎叫。

  “啊——”

  “不行了!我不行了!救救我!”

  “救命呐——”

  她好不容易挤了过去,却瞧不见里面的情形。

  “这里。”石头还背着背篼,他把背篼倒过来。

  她踩在背篼上,手撑在泥巴墙上,拉长脖子往里看。

  旁边的人却在这个时候走了些。

  “没出息的!”

  “别这样说,柱子年纪大了,受不了这些。”

  里面又是阵阵惨叫。

  “啊嗷嗷嗷——”

  “啊啊啊啊——”

  “嗷嗷嗷嗷——”

  此时此刻,头顶三个问号。

  着急。

  到底咋回事啊?

  外面还围了八九人,前面走那些,好像还是瞧不起里面那人喊叫得凄惨。

  屋子里的情形又看不清。

  只看见一个男人走过去走过来。

  被称为何嫂子的妇人,蹲坐在门口地上。

  “唉。”嘴里叹息一声,眼神一扫,嘴又张大了:“咦?嘿!黑煤炭!”

  瞧见个有些眼神的侧脸。

  “黑煤炭!”

  “黑……董,董,董杏林!”

  “董”好几下才想起他的名字。

  可能性不高。

  然鹅。

  的确是那黑煤炭。

  院子角落里一人,闻声转身,接着朝她露出一排整齐洁白的牙齿来。

  “是你!”董杏林快步走来,隔着这堵矮墙,向她作揖行礼:“柳掌柜安好。”

  看了眼旁边的人,她索性翻进了院子。

  泥巴墙也就半人高。

  一时间倒也没人管她。

  “你怎么在这儿?”

  同样一句话,从两人嘴里说出。

  她笑了笑指向屋子里:“你先给我说说,里面是个啥情况?”

  董杏林皱了皱眉,叹息一声。

  “对了,你不是大夫嘛?”

  “我……我只是个……”

  原来比起屋子里那位游医大夫,董杏林更早一步来,可惜,人家嫌他太年轻,不让他给患者瞧病。

  “你懂个什么?别在这儿瞎捣乱!”

  董杏林被拦在外面,见那位游医进去了。

  瞧了好一阵。

  “病患什么症状?”

  “邪郁少阳。寒战壮热,汗出热退,休作有时,伴有头痛面赤,恶心呕吐,口中苦涩,舌苔黄腻。如此一般,宜和解少阳,祛邪截疟。”

  听得她脑袋上又是三个问号。

  “兄台,请说人话。”

  好像是过去老人们说的“打摆子”。

  再翻译一下,或许是疟疾。

  由于她非专业人士,何家湾的土话也听不大明白,只能估计是得了疟疾。

  病症是疟疾。

  请问,该如何医治?

  当当当——请诸位睁大双眼!

  大夫“望闻问切”后,取出随身携带的白纸,毛笔,以及朱砂,一阵奋笔疾书。

  “疟小儿父字石拔,母字石锤,某甲姓何名柱患疟,人窃读之曰,一切天地,山水,城隍,日月,五星皆敬灶君,今有一疟鬼小儿骂灶君作黑面奴,若当不信,看文书急急如律令!”

  (注:治疟符引自孙思邈《千金要方》)

  写完后将这玩意儿拿到厨房,贴灶王爷脑门上,一边照读,一边跪拜,意思是跟灶王爷说,有个疟鬼,骂你是黑面奴,你不出来收拾收拾它?

  “疟鬼?”

  董杏林低声说道:“疟鬼乃是各冤死的人变成的,写那咒符,为的就是让灶王出面,把疟鬼从他身上驱走。”

  ???

  有用吗?

  请看第二步——《禳疟法》。

  这也是《千金要方》里有记载的东西。

  灶王爷不肯发威,咋办呢?

  去找一只雄赳赳,气昂昂的大公鸡来!

  下一次疟疾要发作的时候,赶紧,把大公鸡塞病患怀里,抱住了,抱紧了,开掐——

  一定要保持大公鸡不停叫唤!

  如此一来,大公鸡旺盛的阳气,才能将疟鬼驱走!

  折腾半天,病患还是不好。

  怎么办?

  游医沉下脸来,只能如此——拿出终极武器——艾灸。

  盗版大唐跟正版一样么,最流行的治病方法,正是“艾灸”。

  如何艾灸?

  点燃艾草。

  然后让病患正面朝上躺下,从胸口正中往下,沿着穴道一路往下——烫!

  不要管空气中烧烤人肉的味道!

  不要管鬼哭狼嚎的喊叫!

  只要看皮肤烧出疮口,溃烂流脓没有,烧烂了——疟鬼就死了。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