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三国:国士无双 > 第二十五章:憋屈的鲁肃

我的书架

第二十五章:憋屈的鲁肃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  跟聪明人说话,套路能免则免。

  自己舒服,别人也不会感觉膈应。

  鲁肃笑了笑,端起面前的茶杯一饮而尽。

  “秦先生既然是个爽快人,那我也开门见山了,有几个问题,还请先生能替子敬解惑。”

  秦峰淡淡一笑,道:“请讲。”

  “目前的难江县形式,南有刘焉,西有苏固,就你们目前手上这点兵力,不知道将如何在这夹缝中求生存。

  不要跟我说什么上书请奏朝廷自请汉中郡太守之事,你我都知道,事情不会如此简单。

  且就算朝廷真同意了刘皇叔的请奏,不说刘焉同意否,那苏固估计也不会轻易相让吧。”

  鲁肃笑眯眯地看着秦峰,缓缓说道。

  “咳咳……”

  秦峰轻咳了两声,喝茶的动作停了下来。

  他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干脆,直接便揭破了席间刘备对糜竺撒的弥天大谎。

  当然,谎扯到这个份上,秦峰也只能尽可能去自圆其说了。

  对此,他也有所准备。

  “子敬啊,话说到这我也不瞒你了,我已经通过秘密渠道知晓,刘焉今年下半年会对汉中用兵,这也是我建议玄德公来难江的目的。

  他刘焉要西进汉中,那么就需要有人当马前卒,且这个马前卒目前最佳的人选,就是玄德公。

  玄德公目前手上的兵马,说多也不多,少也不少,对于刘焉来说刚刚好。

  多了他刘焉不放心,少了便失去了联合出兵的资格。到时候如果能一举拿下苏固的话,你觉得玄德公自请汉中郡太守一职,还会是问题吗。

  届时,想必那刘焉也不会多说什么吧?”

  秦峰幽幽地说出了这个不算秘密的秘密。

  他也不怕鲁肃知晓,因为他也根本不会去跟苏固泄露此事。

  并且,秦峰说出来这番话,也还有着更深一层的用意。

  怎么理解,就看鲁肃的智慧了。

  “啊……”

  鲁肃听后,当即惊呆了一下。

  他没想到秦峰会直言告知这种机密之事。

  一时间,鲁肃心中有些惊讶,还有那么一点点感动。

  但随即,鲁肃心念几转之后,脸上的表情马上一滞。

  糟糕,上当了啊!

  这接下来咋整,在知晓了这个秘密之后,自己又该如何自处呢?

  “唉,秦先生啊,你害苦我了。”

  鲁肃轻叹了一声,然后苦笑着看向秦峰说道。

  这时候,鲁肃不得不佩服秦峰的心思之缜密,几句话一说,便把自己给套住了。

  “子敬啊,看你说的,咱俩不过是初次见面而已,我怎么就害你了。”

  秦峰笑了笑,说道。

  人有时候太聪明了,也好也不好。

  就比如现在,聪明的鲁肃,便无需秦峰多说,自己便脑补了话里话外的意思。

  并且,鲁肃因为自身的优良品行,又自己给自己画个圈套了进去。

  聊天聊到这个份上,让向来颇有些自负的鲁肃,感觉有点憋屈。

  都是美酒害人,让自己大脑迟钝了一些。

  但是,如果秦峰想以此就将他鲁子敬给套住,也是不可能的,大不了自己在这呆半年再走。

  一想到这,鲁肃也就释然了。

  “秦先生,拿下苏固之后,我想问一下,你们准备如何跟刘焉相处。”

  没什么顾忌之后,鲁肃问的话题便更深入了一些。

  “嘿嘿,刘焉那反复无常的老匹夫,井底之蛙而已,不足与之相谋。”

  秦峰冷笑了一下,幽幽道。

  鲁肃闻言点了点头,对于秦峰对刘焉评价,他也颇是赞同。

  刘焉在益州的一举一动,无不是说明了此人非胸怀大志之辈,实乃是反复无常的小人。

  “难不成玄德公欲据汉中而自立,还是说如同那苏固一样,与刘焉保持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度。”

  鲁肃想了想又问道。

  “子敬你不觉得问这个话略显多余么,我不信以你之智,会不知道哪种方法才是最佳选择。”

  秦峰不答反问道。

  “嘿嘿,文轩此言差矣,你说出来是一码事,我所想又是另一码事。”

  随着聊天的深入,鲁肃也不再叫秦峰先生,也一样以表字相称。

  秦峰知道鲁肃说这话的意思,无非是想问自己将来的打算。

  “子敬以为天下未来的大势会如何?”

  秦峰深吸一口气后,切入了今天真正的主题。

  方才的谋汉中之言终归是格局小了,如果想说服像鲁肃这种大才能的人加入,你没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构想的话,那是想都别想。

  鲁肃没想到秦峰会有此一问,沉思了一会后,才缓缓道:“当今天下,已成诸侯乱战之势,这四百年大汉朝,我观之已经气数无多了。”

  说到这的时候,鲁肃的脸上浮起了一抹难掩的黯然之色。

  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,生于斯,长于斯在这大汉朝的时代,鲁肃对于大汉朝还是很有感情的。

  从小他也曾想过,长大后谋取个一官半职,为汉朝鞠躬尽瘁牧守一方。

  但是,东汉末的时势,却给鲁肃从头到脚浇了一个透心凉。

  朝廷上,宦官当道,外戚专权,皇权旁落,整个就是一副群魔乱舞的气象。

  地方上,各地方官吏雄踞一方,卖官进爵,巧取豪夺,乱起战端,完全不顾老百姓死活。

  见到这一幕幕,鲁肃心寒了,也就决了出仕为官的打算。

  一直到黄巾大乱之后,鲁肃终于看到了一丝未来的曙光。

  但他分析了黄巾军的所做作为之后,他认为这帮以农民为主的起义军,一开始其实道路就偏了。

  整个就是乱弹琴,为掠夺而战,打到哪算哪,根本就是一帮流寇嘛。

  然后又是董卓进京,鲁肃曾经以为,在西凉惊才艳艳的董仲颖,会将是拯救大汉朝之力挽狂澜之人。

  最不济,他董仲颖成为一代权臣,从此把持朝政,权倾天下,鲁肃也不是不能接受。

  只要能让天下清平,从此繁荣稳定。

  那么他鲁肃也必会去毛遂自荐,为之出一份微薄之力。

  但最终的结果,让鲁肃太失望了。

  董卓来了,没有力挽狂澜不说,居然还加剧了朝堂的乱象,从而加快了大汉朝的灭亡速度。

  那时候起,鲁肃是真的迷茫了。

  他不知道未来的天下将最终走向何方。

  于是,他开始游走四方,主动去接触但凡有可能成为未来明主的人。

  兵强马壮的袁术是他第一个观察的对象,接触之后,他失望了。

  这个袁术根本就是一个贪得无厌、好战无谋之辈,在他身上,鲁肃完全看不到任何称霸天下的希望。

  因此,袁术的几次相邀出仕,都被鲁肃给坚决拒绝了。

  而后,鲁肃又跑到了长沙太守孙坚之处,想看看这会盟讨董时,表现得气魄惊人的孙文台,是否会是心目中的明主。

  但是,一番分析之后,鲁肃又失望了。

  孙坚的麾下,完全就是一帮为利益而绑在一起的杂牌军,根本就是一个世家大族畸形联合体。

  这样的势力,在遭到外部的巨大压力的时候,能勉强捏合在一起,发挥出巨大力量。

  但一旦外部压力消失,或者是压力没那么大,那么内部的争斗便会马上进入白热化。

  这样的势力,注定成不了大事。

  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