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7章 忘记了!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177章 忘记了!
童瑶啃完最后一节椰子蟹腿,才想起问杨父:
“爹,姐夫收购点收椰子蟹吗?”
杨父被问的一愣,为难道:
“旧社会时,椰子蟹大把,你太公他们抓到都是自家吃,到了我们这一辈村里椰子蟹毛都没见一只,
只有这种孤岛有,听你阿公说这种蟹是晚上出来活动,谁闲着大晚上的出来抓,还不一定有人收,能不能卖钱的我也不知道啊。”
杨母觉得这老头说的跟没说一样,无语道:
“拿回去问问不就知道了,不能卖咱们留着自己吃,明天家里请人刚好凑个菜,多的就让亲家拿回去给家里尝尝。”
童瑶啧了两声,放在后世她婆婆是既奢侈又真刑,敢用椰子蟹招待亲友。
一顿饭吃完,就会喜提银手镯一对,外加踩缝纫机三年~
童瑶幽默的想了一会,忍不住笑出声来。
杨母看她那样就知道心里没好屁,碍于亲家母在,她只能哼哼两声。
童母她们很少吃海鲜,见杨母这么大方,赶忙摇头拒绝,两个老娘又在你来我往的客气。
童瑶他们看得津津有味。
杨清桦看了眼船,才猛然想起:
“爹,阿瑶,咱们是不是忘记收延绳钓和地笼网了。”
童瑶立即站起身:
“走走走,本来应该上午收的,这会不知道大鱼死了没。”
杨父不紧不慢起身:
“死不了,才一夜而已,哪能那么容易死的。”
童父倒是知道地笼,但是延绳钓就不知道了,不由问两个大哥延绳钓是啥。
听完两个大哥的普及,童父心痒难耐表示他也想去。
童母一把拉回来:
“去什么去,你啥都不懂,耽误阿瑶他们干活,这么多生蚝和海带,都不够你忙的。”
童父只好回到原地,这次跟着阿瑶出来可太好了,更说这些海带的价钱更不错。
他们农民没啥来钱的路子,家里也是去年包的山,果树还没结果,家里人口有粮食属于吃的饱,但是让他拿出钱来,那是真没有啊。
就这,他们老童家还算村里不错的人家了,起码有多余的粮食。
这次的海带亲家说了,他们一家三口一起割,钱到时候分两份。
生蚝一家三口挖自个的,拿去卖给码头也行,自己开生蚝珍珠也行,都属于他们。
童父万万想不到,自家女儿现在那么出息,都能带着老父亲赚钱了呢。
童瑶让童翔和杨溪志两人去椰子树那边多下点陷阱,等他们要回去的时候太阳刚好下山,椰子蟹估计也出来活动了。
到时候大抓特抓。
童母见闺女直接安排人,看了眼亲家,劝到:
“阿瑶啊,这椰子蟹也不一定卖得了钱,抓了万一卖不出去不就可惜了吗,还不如让阿翔他们一起帮割海带撬生蚝。”
童翔和杨溪志在一旁哀嚎,半大小子,是真的不愿跟大人干这种枯燥的活。
打椰子多好玩啊,晚点还能看看有没有椰子蟹上钩,这种才有成就感。
两人纷纷向童瑶求救。
童瑶霸气摆手:
“没事,让他们去吧,收购点不收,咱们去一趟县城,家里有自行车,方便。”
哦豁,这句话,又让两个小伙子星星眼了。
童母都忍不住捶了她一下:
“多大的人了,也不沉稳点,跟个孩子一样胡闹。”
杨母现在可相信童瑶说的话了,特别是县城外面的事,童瑶知道的比她们都多,这会维护童瑶:
“亲家母,听阿瑶的,就让阿翔她们去吧。”
两个小子欢呼一声,拿起线就冲。
杨母又骂人了:
“用石头打椰子就行,千万别爬树,给我知道看我不扒了你们的皮,特别是杨溪志,听到没有。”
杨大嫂不用说,直接对着自家儿子开吼。
童母跟着喊童翔:
“阿翔,你比阿志大,懂点事知道没有。”
童翔比杨溪志大七岁,杨溪志要是出了啥事,亲家变仇家都有可能。
两个孩子跑得头都不回,大声回知道了。
童瑶也背起儿子,和杨清桦、杨父一起去开船收延绳钓,地笼网。
放地笼的地方离孤岛不远。
但延绳钓就远了,延绳钓是钓大鱼,由于童瑶想上大货,选深些的海域。
杨父开船,开了几海里就到了收地笼的地方。
一海里等于1.85101公里(千米),码头到这个孤岛开船过来也要一个多小时,相当于陆地上距离三十多公里远。
这个孤岛也算是挺远的地方。
地笼网的浮标还在老位置,杨父把船停下来。
童瑶和杨清桦收地笼,地笼在水下有阻力,又湿了水,得用劲拉上来。
不过对于成年人来说,这都是小意思。
杨父走过来骂了一句:
“他娘的,这次没人偷网了吧,这么远的地方,我就不信还敢来偷。”
童瑶和杨清桦想起被偷地笼的事,都忍不住跟着骂。
上次那两排地笼绝对爆网,值个两三块钱的。
童瑶一家又不是大户人家,拿钱不当钱看,两三块钱心疼得很。
地笼网陆续拉了三排上来,还行,没有爆网。
浅海也没有啥大货。
这个季节是螃蟹的旺季,拉上来几乎都是梭子蟹,拉了三排,有个三十斤左右
公的母的都肥得很,梭子蟹价格也不错。
分大小,大的三毛一斤,小的两毛二一斤。
这三网掺杂着一些小杂鱼,小白虾,加起来有十斤左右。
杨父在一旁帮分拣,边开口:
“小鱼小虾单独放,留下来,等回去的时候顺便在村里近海旁放,明天家里请酒,后天你们回亲家那边过中秋,我和你娘来收就行。”
这会杨父又不怕被偷地笼了,反正他不信那个贼还敢偷!
童瑶和杨清桦自然是爹说啥就是啥呗。
最后三网上来梭子变少了,就十斤左右。
倒是有几斤皮皮虾、章鱼、鱿鱼,四条一斤左右的红杉鱼。
皮皮虾和鱿鱼价格还行,但是量少,杨父留着自家吃。
红杉鱼更便宜,行情好一毛钱一斤,旺季直接八九分钱一斤,是他们南海的经济鱼类。
也叫“红三”和“瓜三”,四斤重更卖不上钱,杨父也留了下来。
最大的货就是一条六斤重的海鳗鱼,滑不溜秋跟蛇似的,只要是害怕蛇的几乎看到就跑。
童瑶三人不怕这玩意,还可惜的流口水呢。
童瑶看着桶里的海鳗指给身后的小家伙认:
“俊俊,这是海鳗,长得跟蛇一样,你怕不怕。”
小家伙探头看了一眼,笑眯眯的摇头:
“俊俊不怕~抓抓,好吃!”
嚯,这小子还真是个小吃货,啥都想吃。

sitemap